尊敬的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     大家下午好!

我是高一.15班的唐康铭。我很荣幸,今天能够在这里发言,我发言的题目是《致敬百年党史,礼赞中国精神》。

欲知大道,必先读史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常读益智;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,常读益心。

汉代文学家刘劭有言:“聪明秀出,谓之英;胆力过人,谓之雄。”英雄的铁肩上担的是“国“民”两字,英雄践行的是扶大厦于将倾,解黎民于倒悬之责任,中国共产党就是头顶正义、肩扛民族、手托国家的热血英雄。

以虔诚之心轻启百年党史,我们膜拜开天辟地、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。

一九二一年,在盛世将颓、临渊而侧的岁月里,由上海到嘉兴南湖,中共一大,在血雨腥风中向光而生,“旗举镰锄推首创,理遵马列着先鞭”,红船凝聚了民族的理想之光,从此,使命担当起巨轮,翻天覆地定乾坤。

揆诸当下,红船精神在新时代中仍旧散发着熠熠光辉,上九天揽月,下五洋捉鳖的科学精神,促成了中国在科技领域上质的飞跃;以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,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,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;它们都是红船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、历久弥新的具体体现。

 以虔诚之心轻启百年党史,我们感佩坚韧执着、勇于开拓的长征精神。

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”雪山、草地,马嘶、枪鸣 ……一个个涅槃的生命,一场场惨烈的鏖战,钢铁战士们,慷慨地肩起民族倾斜的命运,用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跋涉,一路向北。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,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,抄在斯诺的美式笔记里,让全人类的读者为之颤栗。长征,是先烈们用血肉写成的诗篇;长征,是先烈们用生命从史册蜿蜒而出的英雄之路。

当阳光与乌云亲吻,便化出满地繁花;当雄鸡一唱唤醒黎明,便溢出金光满天朝霞。

如今,正是这坚韧执着、勇于开拓的自强精神,助力中国实现从跟随到领跑,再得以一步步续写现代化建设的辉煌篇章。从“一轮秋影转金波”的对月祈愿,到如今嫦娥四号的太空漫步;从“家书抵万金”的音信难传,到港珠澳大桥联通南北……墨子升天、蛟龙探海、粒子探微、北斗观寰宇、天眼映苍穹……

展望前方,这份精神正等待着我辈青年矢志不移地继承和发扬。

以虔诚之心轻启百年党史,我们崇敬美美与共、兼济天下的大同精神。

和而不同,美美与共,是哲人隽语,更是中国智慧。鉴真大师东渡,马可波罗来华,玄奘西天取经,郑和西洋送宝,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汇合是历史的经验,也是世界的大势。

天下为公的大道之行,是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之巅,为世界地理探测留下中国足迹;是世界不和平的地方,头戴“蓝盔”的中国维和部队,守护世界一隅的安宁稳定;还是世卫大会上,中国代表那句铿锵有力的“中国将会无偿提供中国疫情研究信息,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即性做出中国贡献。”

 古丝绸之路的驼铃依稀,今“一带一路”的华音正强。大道不孤,天下一家,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,此即更高更远的中国精神,为世界创福利,为人类谋福祉。中国思考,中国方案,中国行动,正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。

弦歌不辍,中国精神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;继往开来,中国精神还是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。今天,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置身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“船到中流、人到半山”的艰险,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雄健的中国精神来支撑。精神所在,就是力量所在。

青春似火,责任如磐,我辈青年当躬身实践,传承中国精神。

怀中一寸心,千载永不易。让我们以党史铸魂、涵养精神,让我们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;让我们弘扬中国精神,开拓创新;传承中国精神,美美与共。

 

我的发言完毕,谢谢大家!

高一.十五班:唐康铭

2021年4月23日